(网经社讯)据报道,4月23日,宁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宁夏基础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基础教育实现全方位变革与创新。
一、目标明确:分阶段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据网经社教育台(EDU.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方案提出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区中小学校将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起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培育形成一批未来教育智能应用场景和教学范式,基本建成涵盖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到2030年,进一步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全场景教育变革和样态重塑,形成以人工智能引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建成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二、课程体系构建:进阶式学习,多学科融合
宁夏将构建进阶式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系统开设相关课程。义务教育一至三年级将与各学科融合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四至九年级纳入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则把“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必选内容。有条件的学校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即可开设,确保到2027年实现中小学校全面开设。
在不同学段,课程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段侧重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兴趣;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实践能力;高中阶段则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研学实践等育人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此外,方案强调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落实跨学科学习、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等活动,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在德育管理方面,推进数据驱动的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助力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监测;开展智慧美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沉浸式艺术赏析和美术教学;将现代科技、现代技术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探索“科技 + 劳动”的融合教育模式。
三、师资与教学支持:智能工具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案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助教、智慧作业、智能评阅等工具,辅助开展备课授课、作业管理、学情分析、学业辅导及考核评价等工作。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智慧学伴、知识点微课、知识图谱等工具,进行自我学情诊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完善自治区、市、县、校四级贯通的智慧教研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各类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形成“经验 + 数据驱动 + 技术服务”的教研新样态,并推动伴随式数据采集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思政、德育、体美劳等全要素,构建精准的学校、教师、学生动态画像。
从2027年起,人工智能素养将被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中考信息科技测试范围,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育治理与培训: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
方案提出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教联体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统筹国培、区培计划,分层分类开展校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人工智能全员培训,确保5年内实现全覆盖,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场景建设与资源开发:共建共享,激发创新活力
在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宁夏将接入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开发虚拟实验、分层教学、个性学习、智能评估等教育智能体,建设“一站式”数智社区。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联盟,推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此外,宁夏还将遴选2个县(区)建设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建好6个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培育30所自治区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并开展乡村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提升行动,实施人工智能揭榜挂帅项目,激发各地各校的创新活力,构建共创共享的格局。
宁夏此次出台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有望推动宁夏基础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